国庆节到了十大配资公司排名,跟中秋节连一块了。
面对8天长假,很多人还不知道去哪里玩,我们总结了最值得去玩的一些地方,供大家参考。
去年,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随着对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审议完成,大会主席宣布,中国申报的“北京中轴线: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顺利通过评审,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。
这些年去了几十个国家,玩了很多景点,感受就是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真的不会骗人。你照着去玩,基本不会有踩雷的。
展开剩余98%而且越早申请成功的,越不容易踩雷。
那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、毫无争议、最值得一去的地方。
这里有一份不完整的名单,供大家参考。
中国
CHINA
周口店北京人遗址
(1987 列入)
可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
新人类的遗迹。
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
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,
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。
▼
明清故宫(北京故宫、沈阳故宫)
(1987, 2004 列入)
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(1416-1911)
最高皇权的皇宫,
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,
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,
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。
沈阳清朝故宫建于1625-1626年至1783年间,
共有114座建筑,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。
沈阳故宫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
在将权力扩大到全国中心、
迁都北京之前,朝代建立的见证,
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皇宫建筑。
这座雄伟的建筑为清朝历史以及满族和
中国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传统
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。
▼
泰山
(1987 列入)
近两千年来,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
帝王朝拜的对象。
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
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。
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,
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。
▼
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
(1987 列入)
▼
毫无疑问,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,
这座考古遗址中的成千上万件陶俑
将依旧沉睡于地下。
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,
殁于公元前210年,
葬于陵墓的中心,
在他周围围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。
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
——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。
小陶佣形态各异,连同他们的战马、战车和武器,
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,
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莫高窟
(1987 列入)
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。
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,
同时也是宗教、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。
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,
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,
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。
▼
长城
(1987 列入)
公元前约220年,秦始皇下令将早期修建的一些
分散的防御工事
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,
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。
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代(1368至1644年),
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。
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,
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。
▼
黄山
(1990 列入)
黄山被誉为“震旦国中第一奇山”。
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,
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
(例如16世纪中叶的“山”、“水”风格)
受到广泛的赞誉。今天,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
——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
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,
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、
诗人、画家和摄影家而言,
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。
▼
九寨沟风景名胜区
(1992 列入)
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,连绵超过72 000公顷,
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4 800多米,
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多种森林生态系统。
壮丽的景色因一系列狭长的圆锥状喀斯特地貌
和壮观的瀑布而更加充满生趣。
山谷中现存约140种鸟类,
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,
包括大熊猫和四川扭角羚。
▼
武陵源风景名胜区
(1992 列入)
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,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,
连绵26 000多公顷,
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 000余座
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,大部分都200余米高。
在峰峦之间,沟壑、峡谷纵横,
溪流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,
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
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。
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,
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
而引人注目。
▼
黄龙风景名胜区
(1992 列入)
黄龙风景名胜区,位于四川省西北部,
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边的冰川组成的山谷。
除了高山景观,
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发现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,
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、瀑布和温泉。
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,
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。
▼
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
(1994 列入)
承德避暑山庄,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,
位于河北省境内,修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,
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、
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。
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、
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。
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,
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
罕见历史遗迹。
▼
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
(1994, 2000, 2001 列入)
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,
象征着藏传佛教
及其在历代行政统治中的中心作用。
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
红色山峰之上,
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。
大昭寺也建造于公元7世纪,
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。
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,
曾经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,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。
这三处遗址的建筑精美绝伦,设计新颖独特,
加上丰富多样的装饰以及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,
更增添了其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价值。
▼
曲阜孔庙、孔林和孔府
(1994 列入)
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、
政治家和教育家。
孔子的庙宇、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。
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,
千百年来屡毁屡建,
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。
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,
而且他的后裔中,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。
当初小小的孔宅
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,
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。
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
艺术和历史特色,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
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。
▼
武当山古建筑群
(1994 列入)
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
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,集中体现了中国元、
明、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。
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、
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,
在明代期间(14至17世纪)逐渐形成规模,
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,
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
最高水平。
▼
峨眉山-乐山大佛
(1996 列入)
公元1世纪,在四川省峨嵋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,
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。
随着四周其他寺庙的建立,
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。
许多世纪以来,文化财富大量积淀,
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,
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,
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。
佛像身高71米,堪称世界之最。
峨嵋山还以其物种繁多、种类丰富的植物
而闻名天下,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
可谓应有尽有,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。
▼
庐山国家公园
(1996 列入)
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
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,
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
(最杰出的大师曾在此授课),
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,
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,而这些艺术家
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。
▼
丽江古城
(1997 列入)
丽江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
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
真实、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。
古城的建筑历经数个世纪的洗礼,
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。
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,
这一系统纵横交错、精巧独特,
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。
▼
平遥古城
(1997 列入)
平遥古城建于14世纪,
是现今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。
其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,
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
这里与银行业有关的建筑格外雄伟,
因为19至20世纪初期平遥是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。
▼
苏州古典园林
(1997,2000 列入)
没有任何地方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大园林
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
“咫尺之内再造乾坤”的理想。
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杰作。
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,
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,
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
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。
▼
北京皇家园林-颐和园
(1998 列入)
始建于1750年,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,
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。
其亭台、长廊、殿堂、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
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,
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,
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。
▼
北京皇家祭坛-天坛
(1998 列入)
建于15世纪上半叶,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,
四周古松环抱,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。
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,
都反映出天地之间(即人神之间)的关系,
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。
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
独特作用。
▼
大足石刻
(1999 列入)
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
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,
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。
这些石刻以其极高的艺术品质、
丰富多变的题材而闻名遐迩,
从世俗到宗教,
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,
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、
道教和儒家思想和谐相处局面。
▼
武夷山
(1999 列入)
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
生物多样性保护区,
也是大量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,
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。
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,寺院庙宇众多,
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。
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
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,
自11世纪以来,
理教对东亚地区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。
公元1世纪时,汉朝统治者在程村附近
建立了一处较大的行政首府,
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,极具考古价值。
▼
明清皇家陵寝
(2000,2003,2004 列入)
位于辽宁省的清朝盛京三陵建于17世纪,
是继2000年和2003年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
明朝寝陵之后的三座清朝皇家寝陵,
分别为永陵、福陵和昭陵,
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皇帝及其祖先的陵墓。
寝陵遵照中国传统的占卜和风水理论而建,
饰以大量以龙为主题的石雕、雕刻和瓦片,
展示了清朝墓葬建筑的发展。
盛京三陵及其众多建筑将以前朝代的
传统和满族文化的新特征融为一体。
▼
皖南古村落-西递、宏村
(2000 列入)
西递、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
仍然保持着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
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。
其街道规划、古建筑和装饰,
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
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。
▼
青城山-都江堰
(2000 列入)
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,
至今仍控制着岷江的水流,
灌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。
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,
因许多古庙著称。
▼
龙门石窟
(2000 列入)
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包含北魏晚期至唐代
(公元316至907年)
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中国艺术藏品。
这些艺术作品全部反映佛教宗教题材,
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。
▼
云岗石窟
(2001 列入)
位于山西省大同市,
现存洞窟252座、石像51 000尊,
代表了5世纪至6世纪时期
中国高超的佛教艺术成就。
“昙曜五窟”整体布局严整,风格和谐统一,
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第一个巅峰。
▼
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
(2003 列入)
三江并流国家公园,
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山脉地区,
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,
境内包含8处地理集群保护地。
亚洲三条主要大河的上游:长江上游(金沙江),
澜沧江(湄公河上游)及怒江(萨尔温江上游)
在这一境内由北至南,
穿越3000米深陡峭的峡谷和高达6000米的高山,
并行奔流数百公里而不相交。它是中国
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
▼
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
(2004 列入)
此遗址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遗迹:
五女山城、国内城、丸都山城,
14座王陵及26座贵族墓葬。
这些都属于高句丽文化,
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,高句丽王朝一直
统治中国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,
这里的文化因此而得名。
五女山城是唯一部分挖掘的王城。
国内城位于今天的集安市内,
在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后,
与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。
丸都山城是高句丽王朝的都城之一,
城内有许多遗迹,
其中包括一座雄伟的宫殿和37座墓葬。
一些墓葬的顶部设计精巧,
无需支柱就可支撑宽敞的墓室,
还能承载置于其上的石冢或土冢。
▼
澳门历史城区
(2005 列入)
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,
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。
澳门历史城区保留着葡萄牙和
中国风格的古老街道、住宅、宗教和公共建筑,
见证了东西方美学、文化、建筑
和技术影响力的交融。
城区还保留了一座堡垒和一座中国最古老的灯塔。
此城区是在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,
中西方交流最早且持续沟通的见证。
▼
四川大熊猫栖息地
(2006 列入)
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面积924 500平方公里,
目前全世界30%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
都生活在那里,包括邛崃山和夹金山的
七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景区,
是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,
为第三纪原始热带森林遗迹,
也是最重要的圈养大熊猫繁殖地。
这里也是小熊猫、雪豹
及云豹等全球严重濒危动物的栖息地。
栖息地还是世界上除热带雨林以外
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,生长着属于
1000多个属种的5000到6000种植物。
▼
殷墟
(2006 列入)
殷墟考古遗址靠近安阳市,
位于北京以南约500公里处,是商代晚期
(公元前1300至1046年)的古代都城,
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、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,
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。
在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、
宫殿以及中国后期建筑的原型。
遗址中的宫殿宗庙区(1000米×650米)
拥有80处房屋地基,还有唯一
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员大墓“妇好墓”。
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艺精美的陪葬品
证明了商代手工业的先进水平,
现在它们是中国的国宝之一。
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窖穴。
甲骨上的文字对于证明中国古代信仰、
社会体系以及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写体系之一的
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▼
中国南方喀斯特
(2007,2014 列入)
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
最壮观的湿热带-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之一,
分布在贵州、广西、云南、重庆等省,
占地面积共计97,125公顷。
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岩溶地貌类型,
包括塔状岩溶,尖顶岩溶和锥形岩溶地层,
以及其他壮观的特征,
如天然桥梁,峡谷和大型洞穴系统。
石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参考价值的最高等级自然现象。
荔波的锥体和塔状溶岩也被认为是这些岩溶类型的世界参考点,
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。
武隆喀斯特因其巨大的落水洞、
天然桥梁和洞窟而入选。
▼
开平碉楼与村落
(2007 列入)
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广东省开平市用于防卫的
多层塔楼式乡村民居——雕镂而著称,
展现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,
表现了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开平侨民在几个南亚国家、
澳洲以及北美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,
以及海外开平人与其故里的密切联系。
此次收录的遗产包括四组共计20座碉楼,
是村落群中近1800座塔楼的代表,
代表了近五个世纪塔楼建筑的颠峰,
也展现了散居国外的华侨与故土之间仍然紧密的联系。
这些建筑分为三种形式:由若干户人家共同兴建的众楼,
为临时避难之用,现存473座;
由富有人家独自建造的居楼,
同时具有防卫和居住的功能,现存1149座;
以及出现时间最晚的更楼,
为联防预警之用,现存221座。
也可分为石楼、土楼、青砖楼、钢筋水泥楼,
反映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复杂而完美的融合。
碉楼与周围的乡村景观和谐共生,
见证了明代以来以防匪为目的的当地建筑传统的最后繁荣。
▼
三清山国家公园
(2008 列入)
三清山国家公园占地 22,950 公顷,
位于江西省东北部(中国中部东部)
怀玉山脉西部,
因其独特的风景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,
这里云雾缭绕,
奇形怪状的石柱和山峰密布:
48 座花岗岩山峰和 89 根花岗岩石柱,
其中许多形状类似人类或动物的轮廓。
怀玉山海拔 1,817 米,
其自然美景因花岗岩地貌与植被的并置
和特殊的气象条件而更加凸显,
形成了不断变化的迷人景观,
云朵上闪烁着明亮的光晕,
还有白色的彩虹。
该地区受亚热带季风和海洋的影响,
形成了一个温带森林岛,
高于周围的亚热带景观。
这里还有森林和众多瀑布,
其中一些瀑布高达 60 米,
还有湖泊和泉水。
▼
福建土楼
(2008 列入)
福建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,
位于台湾海峡内陆地区福建省西南部,
分布在120多公里范围内,
共包含46栋建筑物。
这些建造在稻田、茶叶和烟草
田间的土楼为土质建筑。
土楼通常为多层,建筑内沿为圆形或方形,
每座土楼可供800人居住。
土楼最初是为防御目的而建造,
围绕中央的开放式庭院,
只有一个入口,
一楼以上方有对外侧的窗户。
作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,
土楼实际上成为了村寨,
常常被称为“家族的小王国”或“繁华的小城市”。
土楼的外墙高大坚实、
屋顶覆以瓦片,形成宽阔的屋檐。
最精致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纪。
建筑内部纵向区分不同家庭,
每户每层拥有两到三个房间。
与其朴实的外墙相反,
土楼内部是为舒适性而建造的,
并具有极高的装饰性。
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作为典型范例被列入,
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,
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。
▼
五台山
(2009 列入)
五台山有五座平顶山峰,是一座佛教圣山。
其人文景观包括四十一座寺庙,
包括佛光寺东大殿,
这是现存最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,
内有真人大小的泥塑。
明代殊像寺也是其一大特色,
寺内有 500 尊塑像,
这些塑像将佛教故事融入山水的立体画面中。
总体而言,五台山上的建筑记录了佛教建筑
一千多年来的发展和对中国宫殿建筑的影响。
五台山,字面意思是“五台山”,
是中国北方最高的山峰,
其地势险峻,五座山峰空旷,
没有树木,十分引人注目。
从公元 1 世纪到 20 世纪初,
这里一直有人在此修建寺庙。
▼
中国丹霞
(2010 列入)
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
在内生力量(包括隆起)和外来力量(包括风化和侵蚀)
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。
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6处遗址。
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,
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、岩塔、沟壑、峡谷和瀑布等。
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,
对保护包括约400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在内的
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许多动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▼
登封“天地之中”历史古迹
(2010 列入)
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嵩山,
被认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中岳。
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脚下,
距河南省登封市不远,
有8 座占地共40平方公里的建筑群,
其中包括三座汉代古阙,
以及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
——中岳庙、周公测景台与登封观星台等等。
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,
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,
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。
登封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中用于
祭祀、科学、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。
▼
杭州西湖文化景观
(2011 列入)
自公元9世纪以来,
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、
艺术大师吟咏兴叹、泼墨挥毫。
景区内遍布庙宇、亭台、宝塔、园林,
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、岸堤岛屿,
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。
数百年来,
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
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,
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,
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。
▼
元上都遗址
(2012 列入)
长城以北的上都遗址包括忽必烈汗传奇都城的遗址,
这座都城由这位蒙古统治者的中国顾问刘秉忠
于 1256 年设计。
该遗址占地 25,000 公顷,
是融合蒙古游牧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独特尝试。
在此基础上,忽必烈汗建立了元朝,
统治中国一个多世纪,
将其疆土扩展到亚洲。
在这里发生的宗教辩论导致藏传佛教在东北亚传播,
这种文化和宗教传统至今仍在许多地区盛行。
该遗址根据中国传统风水,
结合附近的山脉和河流进行规划。
遗址保留了该城的遗迹,
包括寺庙、宫殿、陵墓、游牧营地
和铁帆岗运河以及其他水利设施。
▼
澄江化石遗址
(2012 列入)
澄江古生物群落位于云南省,
占地 512 公顷,
是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最完整的记录,
生物群保存完好,
展示了各种生物(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)的
硬组织和软组织解剖结构。
它们记录了早期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。
该遗址记录了至少 16 个门类和
各种神秘的群体以及大约 196 个物种,
为 5.3 亿年前地球生命的快速多样化提供了特殊证据,
当时几乎所有当今的主要动物群都出现了。
它为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学之窗。
▼
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
(2013 列入)
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南部,
占地面积 16,603 公顷。
梯田从高耸的哀牢山山坡上绵延至
红河河岸,景色壮观。
在过去的 1,300 年里,
哈尼族开发了一套复杂的水渠系统,
将森林覆盖的山顶上的水引到梯田上。
他们还创建了一个综合农业系统,
包括水牛、黄牛、鸭子、鱼和鳗鱼,
并支持该地区主要作物红米的生产。
当地居民崇拜太阳、月亮、山脉、
河流、森林和其他自然现象,包括火。
他们居住在山顶森林和梯田之间的 82 个村庄里。
这些村庄以传统的茅草“蘑菇”屋为特色。
梯田的弹性土地管理系统以卓越而悠久
的社会和宗教结构为基础,
展示了人与环境在视觉和生态上非凡的和谐。
▼
新疆天山
(2013 列入)
新疆天山由托木尔、喀拉峻-库尔德宁、
巴音布库克和博格达四部分组成,
总面积606,833公顷,
是中亚天山山脉的一部分,
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之一。
新疆天山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风景秀丽的地区,
包括壮观的雪山、冰川覆盖的山峰、
原始的森林和草地、清澈的河流和湖泊以及红层峡谷。
这些景观与邻近的广阔沙漠景观形成鲜明对比,
形成了炎热与寒冷、干燥与潮湿、
荒凉与茂盛的鲜明视觉对比。
该遗址的地貌和生态系统自上新世以来一直保存完好,
是正在进行的生物和生态进化过程的杰出典范。
该遗址还延伸到塔克拉玛干沙漠,
这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沙漠之一,
以其巨大的沙丘形态和巨大的沙尘暴而闻名。
新疆天山也是中国特有和残存植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,
其中一些物种属于珍稀和濒危物种。
▼
丝绸之路:长安-天山廊道路网
(2014 列入)
该遗产是丝绸之路网络的一部分,
长 5,000 公里,从汉唐时期的中国首都长安/洛阳
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。
它形成于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1 世纪之间,
一直使用到 16 世纪,
连接着多个文明,
促进了贸易、宗教信仰、科学知识、
技术创新、文化习俗和艺术等活动的广泛交流。
路线网络包括 33 个组成部分,
包括各个帝国和汗国的首都和宫殿建筑群、
贸易定居点、佛教石窟、古道、驿站、
关口、烽火台、长城部分、防御工事、陵墓和宗教建筑。
▼
大运河
(2014 列入)
大运河是中国东北和中东部平原的
一条庞大水路系统,
北起北京,南至浙江省。
大运河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分段修建,
公元七世纪(隋朝)首次被设想为帝国的统一交通工具。
这导致了一系列巨大的建筑工地,
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、
最广泛的土木工程项目。
它构成了帝国内陆交通系统的支柱,
运输粮食和战略原材料,
并提供大米来养活人民。
到 13 世纪,它由超过 2,000 公里的人工水道组成,
连接了中国五大主要河流流域。
它在确保国家经济繁荣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
至今仍是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。
▼
土司遗址
(2015 列入)
该遗产位于中国西南山区,
包括几个部落领地的遗迹,
这些部落的首领由中央政府任命为“土司”,
即 13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世袭统治者。
土司制度起源于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
少数民族王朝政府制度。
其目的是统一国家行政管理,
同时允许少数民族保留其风俗和生活方式。
该遗产中的老司城、唐崖和海龙屯堡垒遗址
是这种治理形式的杰出见证,
它源自元明时期的中国文明。
▼
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
(2016 列入)
花山岩画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的陡峭岩壁上。
这38处岩画展现的是骆越族人生活和宗教仪式的场景,
这些绘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至
公元2世纪的岩画与其依存的
喀斯特地貌、河流和台地一起,
使人得以一窥过去在中国南方盛行一时的
青铜鼓文化仪式的原貌。
这一文化景观如今是这种文化曾经存在的唯一见证。
▼
湖北神龙架
(2016 列入)
该遗址位于中国中东部的湖北省,
由两部分组成:西边是神农顶/巴东,
东边是老君山。
它保护着中国中部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,
并为许多珍稀动物物种提供栖息地,
例如中国大鲵、金丝猴或川金丝猴、
云豹、普通豹和亚洲黑熊。
湖北神农架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。
该遗址在植物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
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国际植物采集探险队的目标。
▼
青海可可西里
(2017 列入)
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,
是世界上面积最大、海拔最高的高原。
这片广阔的高山和草原系统海拔超过 4,500 米,
常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。
该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。
超过三分之一的植物种类和
所有食草哺乳动物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的。
该遗产保护着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大型哺乳动物之一
藏羚羊的完整迁徙路线。
▼
梵净山
(2018 列入)
梵净山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武陵山脉,
海拔 500 米至 2570 米,
植被和地貌类型极其多样。
它是喀斯特海中的一座变质岩岛,
是许多起源于第三纪
(距今 6500 万至 200 万年前)的
动植物物种的家园。
该遗产地的孤立性使其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,
既有梵净山冷杉
和贵州金丝猴等特有物种,
也有中国大鲵 、林麝 和长尾雉等濒危物种。
梵净山拥有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、
最连片的原始山毛榉林。
▼
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
(2019,2024 列入)
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是已列入
《世界遗产名录》同名世界遗产的系列扩展。
它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,
为东亚 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。
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,
一直延伸至大洋洲,纵贯22个国家。
这些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,
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,
也是候鸟所代表的共同自然遗产的杰出范例。
▼
良渚古城遗址
(2019 列入)
良渚考古遗址(约公元前 3,300-2,300 年)
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流域,
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早期区域国家,
其信仰体系以水稻种植为基础。
该遗址由四个区域组成——瑶山遗址区、
谷口高坝区、平原低坝区和城市遗址区。
这些遗址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,
体现在土制纪念碑、城市规划、
水利保护系统和社会等级制度上,
体现在遗址内墓地的差异化埋葬上。
▼
泉州:宋元中国的
世界海洋商贸中心
(2021 列入)
该遗址群体现了泉州在宋元时期
(公元10-14世纪)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活力,
及其与中国腹地的紧密联系。
泉州在亚洲海运贸易的这个重要时期蓬勃发展。
遗产地包括多座宗教建筑,
如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清净寺
(中国最早的伊斯兰建筑之一)、伊斯兰教圣墓,
以及大量考古遗迹,如行政建筑、
具有重要商贸和防御意义的石码头、
制瓷和冶铁生产遗址、城市交通网道的构成元素、
古桥、宝塔和碑文。
在公元10-14世纪的阿拉伯和西方文献中,
泉州被称为刺桐。
该遗产地还包括一座保留了部分原貌的元代寺庙,
以及世界上仅存的摩尼石像。
摩尼是摩尼教(又称琐罗亚斯德教)的创始人,
该教约于公元6-7世纪传入中国。
▼
普洱景迈山
古茶林文化景观
(2023 列入)
该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景迈山,
由当地布朗族、傣族民众遵循始于10世纪的实践,
历经千余年培育而成。
这里是一片茶乡,
森林和茶园环绕的多个传统村落掩映在古茶树间。
古茶树的传统林下栽培方式,
因应山区生态系统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,
并与当地社区维护的管理体系相结合。
人们笃信“茶祖”,
他们相信茶树有灵、自然有灵,
这里的传统仪式和节庆活动与这一信仰密切相关。
▼
北京中轴线:
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
(2024 列入)
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的中心,
呈南北走向,
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、古代皇家祭祀建筑、
古代城市管理设施、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
5大类15个遗产构成要素共同组成组成。
它们共同见证了北京城从帝国王都到现代首都的历史变革,
并展现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。
其选址、布局、城市规划、道路和设计,
整体展现了中国古籍《考工记》所载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。
这一地区位于两条平行河流之间,
已有约3000年的人类聚居历史,
而中轴线本身起源于定都北方的元朝(1271-1368年)。
中轴线上的许多古建筑兴建于明朝(1368-1644年),
完善于清朝(1635-1912年)。
这里的传统仪式和节庆活动与这一信仰密切相关。
▼
巴丹吉林沙漠
--沙山湖泊
(2024 列入)
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,
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,
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。
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,
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,
令人叹为观止,全球少有沙漠可以比肩。
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标志包括
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(相对高度达460米)、
最密集的沙漠湖泊、最广阔的鸣沙区域,
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。
如此多样化的景观展示了
巴丹吉林沙漠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,
代表地球上重要、典型且持续的风沙地貌发展过程,
从而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。
▼
最后,预祝大家国庆快乐,拥有一个圆满的国庆中秋假期。
*内容来源:世界遗产名录
-END-十大配资公司排名
发布于:上海市阳美网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